你当前所处的位置: 首页 >精品鉴赏 >列表 >唐英制粉彩题诗四季花鸟四条屏

唐英制粉彩题诗四季花鸟四条屏

作  者:

尺  寸: 79×26cm

创作年代:清乾隆

估  价: 8000000-12000000

成  交  价: RMB 9,200,000

乾隆早期各类艺术空前繁荣,所制瓷器承袭雍正朝典雅之趣,并逐渐转向繁缛风尚,华丽程度可谓登峰造极,有清一代皆无出其右者。《饮流斋说瓷》所言:“至乾隆,则华缛极矣,精巧之致,几乎鬼斧神工”。此时人们注重居室装潢,大量瓷板被用作插屏、挂屏、家具镶嵌,粉彩、青花应有尽有,雕刻、拱花也各尽能势。但由于工艺难度大,烧制过程中极易变形,故大尺寸的瓷板传世罕见。
此四条屏构图复杂,远近高下意趣横生,所绘花卉、翎毛均细致入微,皴擦点染无半点偷手。牡丹锦鸡,富贵天下;鹭鸶荷花,高洁清丽;鹌鹑菊花,乐业安居;木槿黄雀;山家野趣。用彩丰富且过渡柔和,设色艳丽却决非艳俗,一派宫廷审美与文人书画的完美结合。四条屏上所有书法,皆与乾隆初年督陶官唐英字体吻合,钤印“陶”、“珍”二章亦属俊公所有,并极少以此种组合出现,更可辅证此套挂屏为供御之作;故不落私人名号。再三审视胎釉、彩料,大抵出品于乾隆初年无疑。唐窑之物可分三类:一为供御瓷器,每年由唐英督烧监造上供御用。另为唐英敬奉庙宇之供器,以表虔诚之心。再为唐英自用或馈赠亲友之作,多见文房器皿,如笔筒、水盂,喜以诗文、印章入饰,署款唐英斋室名号,常见为“陶铸”、“隽公”、“蜗寄居士”、“古柏堂”等,本品落款为钤印“陶”、“珍”二章,且粉彩粉饰、布景构图,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等馆藏之乾隆官款器物如出一辙,应为上述所析之供御之物。四屏保存状态极佳,光彩靓丽,且诗书画印堪称文雅,当视其为唐窑时期挂屏类器物中翘楚。


唐英督陶历程


雍正六年(公元一七二八年),颁布了一条圣旨:“唐英内务府员外郎衔,驻景德镇御厂,佐理陶务,充驻厂协理官。”当时已经四十七岁的唐英,奉旨赴景德镇御厂佐理陶务。这是唐英人生的一个转折点,但对于他本人而言,或许思绪更加复杂。这从唐英写于雍正八年(公元一七三○年)的诗作中可见一斑:“炎凉经两度,远客意悠悠。暑减连朝雨,风来一线秋。旅思常作病,良药不医愁。北雁生堪憎,乡书隔岁投。”一个北方大汉,或许并不适应南国潮湿清冷的秋天,回想北国秋日风和日丽,皇城金碧辉煌,待到开春大雁尚能南飞,而自己的留守却遥遥无期。
督陶的成就也和唐英的个人素养相关。他将制瓷工艺与诗、书、画、印相结合。在陶瓷品类的创新上,后来成书的《景德镇陶录》、《古铜瓷器考》等著作中,都大为赞叹:“厂窑至此,集大成矣”,称自唐英督陶创“有陶以来,未有今日之美备”的盛况。到雍正十三年(公元一七三五年),每年所花得烧造瓷器的费用达到数万银,制作的瓷器不下三、四十万件,数量巨大。为了迎合乾隆对新奇瓷器的喜好,唐英创烧出不少新奇的品种,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,也广受称道,他的陶瓷书法行云流水。而督陶官亲自画瓷器,这在陶瓷史上也绝无仅有。
唐英在雍正、乾隆两朝是精美工艺的总导演,而对他个人而言,二十八年辞别家人、远离皇城故土,甚至再也没回过沈阳老家。他以“陶人”自居,这个名称或许是他的唯一寄托。短暂离开一年半,重返故地履职之时,景德镇人夹道欢迎,唐英感泣万分,赋诗说:“青丝染霜回故地,何劳镇民夹道迎,衰翁有负众家恩,关外孑身吾陶人。”



反回上一页